第 25 章 梅子冰和高攀_重生之福气绵绵
笔趣阁 > 重生之福气绵绵 > 第 25 章 梅子冰和高攀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 25 章 梅子冰和高攀

  下旬时候,院试的结果终于出了。

  这一回,姜宣和顾衍两人仍然在榜,也就是说,两人不过十五左右,便已秀才功名在身。

  这一下,非但何氏惊喜万分,连姜仲行都觉得有些吃惊了。

  借着教谕身份,姜仲行看了两人的考卷。姜宣是他长子,打小就跟着他念书,姜仲行以往多多少少觉得这孩子灵气有余,但基础不太牢,一看之下才发现,姜宣这回发挥的极为稳定,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沉稳的文风,比起从前进步实在不小。

  再看顾衍的卷子,他这回又是案首,卷子自然比姜宣还要亮眼些,墨义和策论都做得很好,根基扎得牢,言辞温和中带了一丝锐利,文风大气古朴,也难怪得了主考官的青睐。

  看了考卷,姜仲行倒是越发觉得,顾衍日后定然非池中之物,回来便与何氏在房里说话。

  “我观衍哥儿素日做派,日后定然飞黄腾达。只是,他自小遭受不公待遇,他那继母的事,我们虽知道的不多,可能把他送回这穷乡僻壤念书,怕也不是什么良善之人。衍哥儿心中未必没有怨怼,就怕他被这些事情执拗了性情。”

  何氏比丈夫还想得深些,两夫妻虽说也是心地纯良之人,从未有过害人之心。可防人之心不可无,她也道,“你说的我也想过。只是看衍哥儿素日举止,并无异处,待宣哥儿和绵绵都是极好的。绵绵那孩子那样闹他,也没见他有过愠色。当年不过在咱家住过几日,还记的送年礼来,可见也是个好孩子。”

  姜仲行也觉得自己想多了,含笑道,“你说的是,是我偏激了。”

  姜宣成了秀才的事情,家里第一时间便给老家那边报喜,传到双溪村后,村中人人歆羡不已。

  其中又有一人最是妒忌不已,那便是姜欢了。

  自打上回姜老太五十大寿回来,被二叔家中拿出的贺礼给嫉妒得红眼,回到家里后,姜欢越看章家落魄的屋子,越觉得心里不是滋味。日日催促章昀念书,这一回的县试和府试,章昀也参加了,只得了个童生的功名,秀才是连个末名都没捞着。

  和姜宣小小年纪却中了秀才相比,自然是远远不及,这让一心要把二叔家比下去的姜欢失落不已,连做菜收拾都没了心思。

  章昀从书房出来,见桌上只有昨日的剩饭剩菜,只是热了热,家中亦是一片遭乱。

  他皱眉道,“怎么只做了这些,爹娘劳作一天,难不成就让他们用这些?”

  姜欢心情本就不佳,闻言就反讽道,“家里情况就这样,难不成还要打肿脸充胖子麽?这些我都能吃,为什么别人吃不了?”

  其实章家是过得不如姜家,可有田有地,不过是要攒着钱供章昀念书而已,哪里会落到一家子要吃剩饭的地步。不过是姜欢心里不舒服,嫌弃章家家贫,嫌弃章昀无用,借故发脾气罢了。

  两人刚成亲时,也曾浓情蜜意过一段时日。可到了现在,姜欢嫌弃章家家贫,章昀无用;章昀也被妻子眼里的蔑视深深刺伤了自尊,两人渐渐离心。

  章昀不再做声,转身回了书房,没有多看妻子一眼。

  姜锦鱼最近发现,自家爹貌似真的发达了,他在县里买了间铺子,两间的小铺子,并不算大,但地段很不错。

  姜锦鱼还跟着娘何氏去巡视了一番,在最繁华的东大街上,来来往往都是行人,也就是说,姜家终于开始积累真正的家底了。

  本朝官员的月俸相当可观,尤其是姜家人口很简单,除开年节大寿要孝敬长辈,其余开支不多。像姜宣在儒山书院念书,虽说交了束脩,可每次旬考拿了前几名,书院都会发银子并笔墨纸砚用以嘉奖。

  有了铺子,作为官员自然不好亲自经营,便干脆租给了别人,每月只收租子,收入也十分可观。

  从东大街回来,何氏便脸色有些发白,姜锦鱼担心不已,连忙唤来了钱妈妈,让她去请大夫来。

  大夫来了后,替何氏把脉,原本还神色凝重,摸着脉后倒是摸着胡子笑了。

  他道,“夫人是喜脉,月份还浅,所以夫人自己怕是还未察觉。”

  姜锦鱼听得傻眼,上辈子她可就阿兄一个哥哥,这辈子竟是要来一个弟弟或妹妹麽?

  怔了一下,她忙问那大夫,“那我娘的身子可还好?今日我们不过在外头走了一会儿,我娘就有些不舒服了。是不是该开些安胎药?”

  大夫都被问的有些懵,按说这个年纪的小姑娘,早熟些的也确实该知道这些了。乡下嫁的早的,十二三岁定亲的都有。可知道归知道,能这么有条不紊一副大人模样的,却是很少见。

  大夫摸摸胡子道,“我写几个食补方子吧,安胎药暂时倒不必。”

  何氏这一胎来的迟,再说何氏年纪都不算年轻了,这一胎自然是是要谨慎再谨慎,安安生生,别出了什么纰漏才好。

  有了身子不可劳累,姜锦鱼干脆把家里的活儿给接手了,本来姜仲行听了还心有疑虑,可何氏最是知道女儿的本事,二话没说便答应了下来,交权都交的极快,安安心心养胎。

  姜锦鱼接手了家里的事情,她上辈子也管过家,又跟着何氏学了许久,很快便上手了,里里外外安排得很好。

  隔壁的邻居来串门子时,见她年纪小小,却很有派头条理,都忍不住来探何氏的口风,问她打算给女儿找个什么样的人家。

  何氏和姜仲行都商量好了的,要多留女儿几年,家里日子越过越好,嫁了人可不比在家里当姑娘时舒服。因此面对邻居的试探,何氏都是随口应付过去。

  可大家都长了眼睛,姜锦鱼懂事孝顺的名头还是传的颇远。这年头好姑娘难寻,尤其是姜二郎还在县里做教谕,说出去那也是书香门第家的女儿,难得的半点没有清高气,这么小小的便懂得管家。

  好在姜锦鱼年纪还小,夏县也不兴什么童养媳,众人也只是传一传,并没人真的上门来提亲。家里有儿子的也只是把这话记在心里,等着自家儿子说亲事的时候,也好多个选择。

  夏县的八月已经很热了。

  姜仲行一进衙门,同僚和下属们便乐呵呵凑了上来,仿佛等了他许久一般。

  郝捕头与他相熟,厚着脸皮道,“小侄女又给带了什么好吃的?我可就等着这一口呢。”

  自打天热了,姜仲行每日来衙门,姜锦鱼都会为他准备些消暑的饮品,一开始还是些普通的酸梅汤什么的,后来便渐渐花样多了起来。连带着衙门里的同僚都每日眼巴巴等着。

  “今日是梅子冰。要吃的你们可得自己拿碗来。”姜仲行摇头笑了下,话音刚落,平日里正经的同僚们都端着碗过来了。

  渍过的梅子本来甜腻,在这样的酷暑吃起来会有些腻,但切碎的梅子肉藏在细腻的冰沙里,上头浇了一小勺的杨梅酒,白中带红,光是品相就端的好看。舀一勺子送进嘴里,先是凉爽,碎碎的冰沙入口就带了一丝爽利,再咬上几口,梅子肉酸酸甜甜,恰到好处。

  一碗下肚,众人都满足得不得了,谢主簿还忍不住赞道,“若不是我儿年纪大贤侄女些许,我早让我妻去你家提亲了。”

  郝捕头哈哈大笑,“老谢,你那哪是大了些许,都快差辈了!倒是我努努力,生个小兔崽子出来,指不定还能跟姜兄提一提。”

  谢主簿立马挤兑回去,“你就是立马生,那也赶不上!”

  众人见状都笑了起来,连姜仲行都露出了无奈的笑。

  这时,周县令的随从来了,进门便客客气气道,“姜大人,周大人有请。”

  姜仲行起身去了,进了县令办公的厅堂,就见上峰周大人笑得格外和气,甚至还过来揽着他的肩,心下纳闷,“大人,您喊我来,可是有什么吩咐?”

  周县令打量了一下自己这位左右手,见他还一脸迷茫,心道:这姜二郎还真是有几分气运,这样的好事都找上门了。叶家这样的高门大户,可是他拍马都赶不上的,居然主动要来提亲事。

  他随和道,“仲行,你可知道方才来找的,是叶知府的母亲,叶老夫人?”

  姜仲行闹不明白,叶老夫人来找周县令,和他扯得上什么关系?他不过是夏县一小小教谕,连远在锦州府的叶知府都未曾见过,哪里会有什么交情?

  周县令也没继续卖关子了,干脆把方才老夫人的意思给说了,然后道,“老夫人的意思是,她老人家相中了你女儿,想说给她的嫡孙。”

  姜仲行没有一丝迟疑,果断道,“叶家这样的人家,下官如何高攀得起?再者小女年幼,远不到说亲事的时候,承蒙老夫人抬爱了,实在不敢高攀。”

  周县令一听都有些愣,他本以为叶家这样的人家,姜仲行不说立马答应,至少也会犹豫不决。没想到他这样果断拒绝,倒让他吃了一惊,觉得有些难办,只能劝道。

  “这毕竟不是小事,你还是好好考虑。”

  姜仲行心里坠坠的,强逼着自己沉下心来做事,熬到时辰出了衙门,便立即往家里赶去。

  叶家家大业大,什么样的媳妇说不到,为何看上他家绵绵?

  像姜仲行这样,靠自己一步步爬上来的人最清楚,天上没有白掉的馅饼,叶家越是富贵,他越是不会答应这门亲事。

  作者有话要说:阿白来了!

  我们绵绵超抢手

  明早还有一更,顺便给我的预收文求一下收藏啊。

  指路隔壁女配她福运盈门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d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d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